姜科姜属植物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形态特征
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
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2.5厘米,无毛,无柄;叶舌膜质,长2-4毫米。
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长4-5厘米;苞片卵形,长约2.5厘米,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管长2-2.5厘米,裂片披针形,长不及2厘米;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短于花冠裂片,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片卵形,长约6毫米;雄蕊暗紫色,花药长约9毫米;药隔附属体钻状,长约7毫米。
花期:秋季。
近种区别
生长习性
温度
姜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光照
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水份
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土壤
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地理分布
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等地广为栽培。四川自贡、山东安丘、山东昌邑、山东莱芜、山东平度大泽山出产的大姜尤为知名。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主要品种
鲁姜一号
生姜新品种——“鲁姜一号”,是莱芜市农科院利用Co-60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后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大姜新品种,多年的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能。
山农大姜1号
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大姜块、高单产的生姜新品种,其叶片平展开张、浓绿,上部叶较集中,有效光合面积大;植株分枝少且粗壮,地上茎分枝一般只有10-15个;姜根也是少而壮,姜块大,姜芽肥壮,商品性状好,辛辣味适中;抗寒性强,可适当提早种植和延迟收获;一般每亩产量为6000千克,高产的可达7500千克。
山农大姜2号
山东农业大学自国外引进的品种中,通过组培试管苗诱变选择而来。一般单株根茎重为800克左右,重者可达2000克以上。每亩产3500千克,高产者可达5000千克以上。
莱芜小姜
为中国名优小姜品种,株高70-80厘米,长势旺者可达1米以上。单株根茎重270-410克,重者可达750克以上。
莱芜大姜
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品种。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80-90厘米。一般单株根茎重350-450克。通常每亩产量为2000千克左右,高产田可达3500千克。
疏轮大肉姜
肉质根簇生,分枝疏、成单排,根茎肥大,嫩芽粉红色,耐旱,忌水。肉黄白色,表皮淡黄色,味辣,纤维少,品质佳,单株1-3公斤。
密轮细肉姜
肉质根茎簇生,分生力强,分枝较密成双排列。肉质致密,纤维多,味较辣、品质佳,肉与表皮淡黄色,芽紫红,单株0.75-2公斤,耐旱,抗病。
铜陵白姜
安徽省铜陵地区地方品种,在安徽省栽培较普遍。该品种是制作糖冰姜的上好原料。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90厘米,叶深绿色,根茎肥大,分枝较密,姜球呈双行排列。鲜姜外皮光滑,呈现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芽粉红色,比较粗壮。姜块呈佛手状形态,块大皮薄,纤维含量少,肉质脆嫩,汁多渣少,具有较浓郁的芳香气,辛辣味中等,品质良好。适于鲜食、腌渍、糖渍等多种用途。单株根茎重450-650克,每亩产1000千克,最高可达达2400千克。
来凤姜
湖北省来凤县地方品种,在湖北省栽培较普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70厘米。一般单株根茎重400-550克,每亩产1500千克。该品种耐贮性较差,抗病性中等。
四川竹根姜
四川地方品种。植株高70厘米左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为不规则掌状,表皮淡黄色,嫩芽及姜球顶部鳞片紫红色,肉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一般单株根茎重可达250-500克,亩产2500公斤左右。
西林火姜
火姜株高50-80厘米,分枝较多,姜球较小,个体匀称,呈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嫩芽紫红色,肉质致密,辛辣味浓,皮薄肉厚,鲜辣温香,质嫩可口,水份含量少,宜于制作烤姜。这种烤姜保留了鲜姜原味,易于保藏和运输,使用价值高。
安姜2号
安姜2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黄姜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性强,皂素含量中等偏上,是综合性状良好的黄姜品种。
台湾肥姜
台湾肥姜株高60-70厘米,直立。叶披针形,排成两列,茎叶绿色,有香味。一般每亩产量4000千克。
南山姜
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韶关始兴一带,其姜要小观赏性要差点,但药用性价值很高,味道足,在当地用黄酒、鸡蛋加南山姜配合下煮给产妇吃,很有营养。
繁殖方法
姜不用种子繁殖,而用姜块进行无性繁殖,所以没有主根,属浅根性作物。姜块种植后,从幼芽的茎部发生数条不定根,其上发生若干条小侧根。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还可从姜母和子姜上发生若干条肉质根,这些肉质根也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生姜的茎分地上茎及地下茎两种。
⒈地上茎。生姜的地上茎直立,高60厘米-100厘米。地上茎中有的品种分枝数少,茎秆粗壮,称疏苗类型,有的品种分枝数多,茎秆较细称密苗类型。
⒉地下茎。生姜的地下茎称为根茎,既是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根茎的形成过程是:当种姜发芽出苗后,逐渐长成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主茎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个小根茎,通常称为“姜母”。姜母两侧的腋芽可继续萌发出2-4根姜苗,即一次分枝,其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块,称为子姜。子姜上的侧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为第二分枝,其基部膨大形成二次姜块,称为孙姜。如此继续发生第三、第四、第五次姜块,直到收获为止,便形成了一个由姜母和多次子姜组成完整的根茎。在一般情况下,生姜的地上部分分枝越多,地下部分姜块也越多,越大,产量也越高。生姜的叶披针形,互生,叶片下有革质的叶鞘包着茎部,叶片与叶鞘相连处有一孔,新生叶从此孔抽出。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一般春季播种,霜前收获。由于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须在温暖无霜的季节栽培。确定姜的播种期应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⒈根据发芽所需的温度,应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
⒉根据姜的生长习性,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需有135-150天的适于姜生长的时间;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生姜一般于惊蛰后至4月中旬播种,播种过早,地温低,发芽慢,播种过晚,则生育期缩短,降低产量。
整地施肥
姜发芽期由种姜供应营养,幼苗期生长缓慢,需肥较少,“三股杈”以后需大量养分,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8%。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5:2。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生产1000千克生姜产品,需吸收氮(N)5.76千克、磷(P2O5)2.54千克、钾(K2O)11.47千克。施肥时应根据生姜需肥规律、土壤总养分和肥料效应,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生姜根系细弱、分布浅,生育期长,必须施足基肥。最好在冬前深翻风化土壤,翌年春耙细耙平。结合翻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或每亩施有机肥复合肥800千克、普钙20千克做基施。基肥施入后进整地,可做成平畦,也可开沟待播。采用沟播,沟距为50-55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10-12厘米。
播种
应选择晴暖天气播种。
优选种姜
应在前一年,从生长健壮、无病、高产的地块上选留种姜。收获后选择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无腐烂、无损伤、未受冻的姜块做姜种贮藏。姜在播种前应先进行催芽。幼芽是幼苗生长的基础,培育壮芽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壮芽的形态特征是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的形态特征是芽身细瘦,芽顶细尖。
培育壮芽
⑴晒姜困姜
播种前1个月左右,选晴天,将姜种平铺在室外地上晾晒1-2天,夜晚收进室内防霜冻。通过晒种,可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并减少姜块中的水分,防止腐烂。晒种1-2天后,再把姜块置于室内堆放3-4天,姜堆上盖上草莲,进行困姜,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经过2-3次反复晒姜困姜后,便可催芽。姜易受姜瘟病、炭疽病等重茬病害为害,所以在晒姜困姜的过程中,应严格淘汰干瘪、瘦弱、发软、肉质变褐色的姜种。
⑵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许多,如火炕催芽、温室催芽等。
土炕催芽:就是利用农村的土炕进行催芽,先在炕上铺一层麦秸,厚10厘米左右,麦秸上再铺2-3层纸,将姜种一层一层地平放在纸上,堆放厚度60-80厘米。种姜排好后,让其散散热,然后再铺一层10厘米厚的草,最上层加盖棉被保温。催芽温度可通过土炕加热或揭盖覆盖物来调节。
温室催芽:先在篓筐内四周铺放3-5层纸,将姜种头朝上一块一块摆放于蒌筐内,堆放3-4层,再盖上3-4层纸,把蒌筐放入温室内,保持适温催芽。
不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温度均应掌握在22-25℃之间。温度超过28℃,虽发芽迅速,但芽瘦弱、徒长;温度低于20℃,芽虽粗壮,但发芽时间长,影响播种。一般待姜芽生长至0.5厘米-1厘米时,即可按姜芽大小分级、分批播种。
掰姜种
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块掰成75-100克的小种块,每个种块上保留1个肥胖的幼芽。结合掰姜种,应再进行一次精选种芽,剔出芽基部发黑、或姜断面变褐的姜块。
浇底水
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会影响出苗,因此一定要浇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
排放种姜
底水渗下后即可排放姜种。有平播法和竖播法两种。平播时,将种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竖播时,种芽一律向上播种。
覆土
随播种,随用细土盖在姜芽及姜种上,播完后覆土4厘米-5厘米厚。覆土太厚,地温低,发芽慢;覆土太薄,则表土易干燥,影响出苗。
播种量
每亩用种量为400千克-500千克。种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壮、产量越高。因此,种块应尽量大些。
播种密度
一般每亩保苗55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无公害生姜生产,最好不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或覆盖白色地膜再盖一层薄土等方法防除杂草。
浇水
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应合理浇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幼苗期虽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后浅耕保墒。夏季勤浇水,可降低地温,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收获前3天浇最后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贮藏。
追肥与培土
姜极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幼苗期为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应追一次“壮苗肥”,每亩随水冲施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后,姜苗处于“三股杈”阶段,是生长的转折期,也是吸肥量变化的转折期,应追施“转折肥”,可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并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9月上旬前后,姜的根茎进入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补充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
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潮湿,需要进行培土。一般于立秋后结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
采收留种
姜不耐寒,通常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后自茎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厘米-3厘米茎茬),不需进行晾晒。
采收
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⑴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⑵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⑶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留种
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病虫防治
姜生产中常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姜螟。
姜瘟病
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或根部。一般在贴近地面的地下茎先染病。肉质茎受害,初成水渍状,黄褐色、无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腐烂,仅留皮囊,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恶臭的汁液。根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黄褐色,最终腐烂。地上茎受害呈暗褐色,内部组织腐烂,仅留纤维。叶片受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从无病田留种或精选姜种;因生姜瘟病原菌可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病的重要途径,对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其前茬应为新茬或粮食作物或葱蒜茬最好。而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前茬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植生姜。
⑵种姜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48小时后播种。
⑶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后,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ml,隔10-15天一次,连续3-4次。
叶枯病
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与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乐多液喷洒姜株,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斑点病
姜斑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炭疽病
姜炭疽病也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玉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彻底清除病残物。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姜螟
姜螟(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其食性很杂,以幼虫为害地上嫩茎为主,还可转株为害。
防治方法是:可用52.25%农地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2-3次。
主要价值
经济
生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生姜制品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极为畅销,每年可为国家创大量外汇。
在中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历史很长,生姜的开发利用也比较早,主要产品有姜片、甜姜、姜酱、姜汁等,产品档次低,销售量有限。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鲜姜资源,通过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其每部分都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获取高附加值产品,获得较高的增值效应。同时从生姜中提取以下四种产品:浓缩姜乳,透明原姜汁保健饮料,生姜淀粉,最后对残渣进行综合利用,制成姜蓉辣酱。以上四种产品中的前两种为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
⒈调味姜乳
调味姜乳提取了生姜中的调味精华部分浓缩而成,外观如蛋黄色的奶油,呈膏状。使用非常方便,调味作用好,可用于高档餐厅中。作为调味品,在调料汤中放入极少一点即可,尤其适合于海鲜宴中蘸食。
⒉生姜原汁保健饮料
该饮料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其风味带有一丝焦香,入口后,非常舒适,特别适合于高温地区和野外作业人员饮用,在北方具有广泛市场。南方春、夏、秋季阴雨不断,人体内湿气过重,易生病,饮用该型饮料虽无驱寒必要,却有除湿功效,医学上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即此道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中医专家研究认为,饮用该饮料可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使毛孔充分张开,迅速解除疲劳,酒后饮用,具有轻松感,并可保持头脑清醒。生姜原汁饮料可以作为汽车司机的专用饮料。因此,姜原汁饮料未来前景将极为广阔。以前市场上曾出现过姜汁饮料,主要是以姜香精勾兑的具有姜风味的合成饮料,真正的不含化学合成物的原姜汁透明饮料在市场上仍为空白。
⒊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
生姜淀粉与姜蓉辣酱为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所得产品,不属高附加值产品,只为降低成本和杜绝三废污染而开发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国际上盛行的植物食用纤维,其前景更佳。
食用
⒈功效
⑴助阳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配合食用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
⑵产后
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另外,姜水洗浴还可以防风湿头痛。尤其是产妇坐月子不洗头洗澡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炎炎夏日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皮肤发炎、长痱子。产妇可以试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痛。
⑶防胃病
增加食欲防胃病无论是蒸鱼做菜,还是调味作料,生姜绝对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可去鱼腥、除膻味,菜汤加姜还可以祛寒和中,味道清香。民谚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就是说,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以及风寒感冒也可服生姜以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生姜还是传统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在夏季,尤其是伏天内,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夏季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所以此时经常出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人,适当喝点生姜汤大有裨益。另外,生姜辛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女性吃姜还能抗衰老、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⒉食用禁忌
⑴注意事项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但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而自古以来中医也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⑵致癌
腐烂生姜产生毒素可致癌,有的人认为“烂姜不烂味”,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很危险,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虽然夏吃姜对人体有益,但也应适度,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⑶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①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可少食用。
③体质偏寒的人可以大量食用。
⑷食用禁忌
生姜性辛温,不宜一次食入过多,痛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痔疮患者不宜食用。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疮患者不宜食用。
①阴虚体质的人。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②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③肝炎病人。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⒊食疗功效
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此外,生姜重补暖、大枣重补益,对胃病患者养胃也非常有效。
做法: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
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经常喝红糖姜汤有美容的作用,生姜红糖水还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的辅助治疗。
做法:生姜5片,红糖适量,姜片煎汤后加红糖调味,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
绿茶姜汤:
绿茶姜汤有清热解毒、益气舒心,防中暑的作用。
做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特别适宜在盛暑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盐醋姜汤: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
遇到这种情况,可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
有防寒祛痰的功效,增加热量,暖胃,对防治感冒效果很好,可以祛风散寒。
做法:将3片姜放在300毫升可乐里煮,刚煮开或接近开时马上停火,盛出即可饮用。
⒋膳食营养
营养成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磷等。
⒌食疗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还有醒胃开脾、增进食欲的作用。
生姜中含有辛辣和芳香的成分,含有姜油酮、姜辣素、淀粉和纤维,用于风寒感冒,可通过发汗,使寒邪从表而解。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姜油酮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
⒍改善睡眠
姜这种厨房中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对治失眠有很大帮助。因为生姜的特殊气味有安神的功效。
具体做法是:将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便可安然入睡。连续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就会明显改善。
⒎夏天食用原因
⑴抗氧化,抑制肿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⑵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⑶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⑷杀菌解毒
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牙周炎
⑸防晕车,止恶心呕吐
是指由于某些运动而引起的“运动适应不良症候群”。有研究证明,生姜干粉对运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而有“呕家圣药”之誉。
⒏烹饪指导
⑴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⑵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肉丝”、“嫩姜爆鸭丝”等。
⑶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⑷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⒐生活窍门
⑴去姜皮的窍门
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烦,可用啤酒的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⑵姜的品质要求
修整干净,不带泥土、毛根、不烂、无蔫萎、虫伤,无受热、受冻现象。姜受热,生白毛,皮变红,易烂;受冻则皮软,外皮脱落,手捏流姜汁。
姜可以使人少生病,夏天生病的少是因为天热,细菌被杀死了,姜是天然热源,改善体质,使人少生病只要难受生病就用姜就行,身体热了,抵抗力就强了。
⒑养生妙用
⑴姜丝催人早入眠
其方法是:每日睡前取一大块鲜姜,洗净后切成细丝,将其放入不加盖的小盒中,然后放在枕边。躺下后,姜丝在枕边沁香扑鼻,渐渐会在大脑中转化为一种安逸感,绷紧的心绪很快便会松弛下来,随之便会安然入睡。第二天,可以把用过的姜丝风干后积存起来,到时用热水将其与红枣一同冲泡,再加点蜂蜜饮用,不失为一种养生饮品。
⑵姜片治便秘
其方法是:将一块完整的新砖头洗净风干后,置于煤气灶上,以文火将其慢慢加热,然后把切好了的姜片放在砖的表面,铺满为止,再在姜片上盖之一层清洁的纱布,闭火后,戴手套将其搬到坐便器盖上,当然底部要有铺垫物。随后便坐在上面15-20分钟,每日两次。
⑶姜块治咽炎
由于鲜姜较之大蒜同样具有较强的灭菌作用,不但可杀死许多病毒,还能杀灭某些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长期口含,对咽部消炎大有裨益。
⒒生姜降血糖
日本研究人员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生姜的辛辣成分姜酮醇能够缓解血糖升高。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物质对人可能也有同样功效。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近畿中国四国农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连续19天给实验鼠投喂姜酮醇,剂量为每1千克体重投喂50毫克姜酮醇。研究人员然后继续给这些实验鼠投喂葡萄糖,剂量为每1千克体重投喂2克葡萄糖。1个小时后的测量结果显示,这些实验鼠的血糖平均上升值为147.3毫克/分升。
研究还发现,没有投喂姜酮醇、只投喂了葡萄糖的对照组实验鼠,血糖平均上升值为228.4毫克/分升。
研究人员的分析显示,姜酮醇能够促进脂肪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可吸入血液中的葡萄糖成分,从而起到降低血糖值的效果。该研究中心的专家关谷敬三说,如果进一步的研究确认姜酮醇对人也能发挥同样功效,这有可能为防治糖尿病开拓新路。
药用
⒈生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有抗菌抗癌,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有效治疗因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此外,生姜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胃、脾经。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常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它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中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用法】
生姜既可煎汤或捣汁内服,又可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贴于患处。
【注意】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者禁服。
⒉干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干姜的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来源】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将生姜晒干或烘干即为干姜。
【性味】
味辛,性热。
【归经】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因此血虚的人可以用,而吐血、衄血、下血等症也宜使用。
【用法】
水煎内服,常用量为1.5-4.5克,亦可研末外用。
【注意】
凡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根茎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C15H26O),姜烯(Zingiberene,C15H24),莰烯,水茴香烯,龙脑,枸橼醛及按油精等。此外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C17H24O3)及结晶性辣味成分姜油酮(Zingerone,C11H14O3)等。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20:5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